AMT变速器与MT极为类似,只是增加了电控系统,用机械的方式代替手动操作。 AT变速器较为复杂,其结构与MT大相径庭,没有套筒和拨叉等元件,也没有平行轴上的啮合齿轮,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齿比的变换,并使用一系列的离合器来控制挡位。
这两种变速器是不可或缺的预备知识,本田平行轴式AT从某种意义上讲,就是MT和AT的联姻的结果。
平行轴AT结构分析:
平行轴式AT明显没有行星齿轮机构,常啮合齿轮很像MT或是AMT,但多片离合器的形式却与传统AT相似,并且在输入端有一个明显的液力变矩器,这种形式的变速器在常规的眼光下显得有些匪夷所思,至于匪夷所思的东西我们以后再去考虑,先来研究一下它是怎么运转的。 接下来就是平行轴部分了,一根输入轴,一根输出轴,各齿比的组合方式与MT没有太大差异。而接下来就是这个变速器的重点:电液控制的多片离合器,替代了MT上的拨叉和套筒。
这就是平行轴
AT的特点,多片离合器代替拨叉套筒的方式,在原始阶段就将结合方式变得软化一些。因为MT变速器中,挡位是通过挡杆控制拨叉来选择套筒及套筒位置,与相应挡位的常啮合齿轮结合,从而生成某个挡位,每个挡位下,都有一个相应的套筒(拨叉)位置。这样的话,动力的衔接是突然一下没有缓冲(套筒上的齿一下就结合,缓冲全凭离合器半联动,更极端的例子便是赛车上序列变速器以及摩托车变速器上的“狗牙”,“哐”的一下便完成换挡)。而本田平行轴AT上虽然常啮合齿轮与MT一样,但多片离合器的控制方式,显然要比套筒(拨叉)控制迅速,而且也更加平顺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前端液力变矩器的加入,更让本田平行轴AT的换挡节奏更加平顺,与常规AT几乎没有差异。平行轴AT与
AMT的对比 实际上这个对比有些贬低平行轴AT。由于有了常规AT的液力变矩器和多片离合器,本质上有了常规AT的性格。平行轴AT和AMT无论是结构方面还是实际驾驶感受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。虽然都是平行轴结构,但AMT毕竟是MT的电控版,毕竟无法和AT相比。两者处于不同的层面,平行轴AT可以装配在百万级的车型上(讴歌),而AMT则是微车和重卡的经济型配置。或者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得出,本田平行轴AT和传统AT已然相差无几了。而且从执行机构上面看,平行轴AT换挡的操作要比常规AT简单。前文说过,MT上面的拨叉和套筒,在平行轴AT上面用一个多片离合器便可完成。也就是说,一个挡位对应着一个多片离合器。而常规AT上面的多片离合器,则比较麻烦,因为要控制行星齿轮组,一个挡位需要多个离合器协同工作才能形成,而且有的离合器要对应着多个挡位。这显然不如平行轴AT专一,换而言之,平行轴AT比常规AT单纯许多。平行轴AT的弱势 有利便有弊,平行轴AT自然也有一些缺陷。
第一,多轴(稍高端一点的便是三轴)的结构设计让其在体积上无法压缩,而常规AT通常都是一轴,稍粗一些便可容纳其内部的行星齿轮组和离合器;
第二,平行轴AT由于体积的原因,无法实现更多的挡位,而常规AT目前已经发展到8挡的数量级,这在面子上显然不够。 但这并非致命弱点,所以在一定时间内,仍然无法阻挡平行轴AT的脚步。